• 1
  • 2
  • 3
  • 4
当前位置: 网站首页 · 思政资源库 · 榜样的力量 · 正文

榜样的力量

榜样的力量——杨立云
发布日期:2025/10/15     点击量:

从“一桶水”到“一片海”——杨立云老师的匠心育人路

杨立云河北机电职业技术学院机械设计与制造专业带头人、教授,河北省"三三三人才"。从教17年来,获国家级发明专利3项,主持参与省部级课题6项,主编教材5部。曾获河北省教学成果一等奖、全国优秀教材二等奖,主持的《机械产品设计》获评省级精品在线课程。指导学生参加全国职业技能大赛屡获佳绩,2023年荣获"全国智能制造应用技术技能大赛优秀教练"称号。

深夜的实训室,总有一盏灯亮着。灯光下,杨立云老师正和学生一起调试设备,屏幕上跳动的数字、精密的三维模型,见证着又一个为梦想拼搏的夜晚。这样的夜晚,对她来说已是家常便饭。

十年磨一剑:用专业赢得尊敬

“要教给学生一滴水,自己应先有一桶水。”这是杨立云从教17年来始终坚守的信条。为了这“一桶水”,她几乎放弃了所有节假日,常常为了一个专业问题查阅资料到深夜;为了这“一桶水”,她不断参加各类培训,将最新的技术和方法带入课堂。

在她的课堂上,复杂的机械原理变得生动有趣。她自制机构动画、搜集整理教学资源,建成省级精品在线开放课程;她创新教学方法,采用项目化教学、任务驱动,让枯燥的理论在实践中焕发活力。学生评价她的课“内容丰富,讲解清晰明了,重点突出,激情满满”。

精益求精:十秒钟的执着

在全国职业技能大赛备战期间,杨立云和团队遇到了棘手难题——数字孪生系统运行卡顿,严重影响训练效果。那些日子里,她每天早出晚归,常常工作到凌晨一两点。

“我们再试试,一定有好办法!”凭着这股不服输的劲头,她和团队从软件设置到建模方法逐一优化,通过“胶合”的巧思解决了同步难题,更硬是从复杂的建模流程中“抢”出了近十分钟的时间。这十分钟,最终成为学生站上最高领奖台的关键助力。

亦师亦友:用爱心点亮希望

在学生们眼中,杨老师既是严师,更是益友。曾有一名学生因挫折失去信心,一度想要放弃。杨老师发现后,一次次耐心开导,帮他分析问题、重建自信。“老师,我是不是不行了?”面对学生的自我怀疑,她用专业的知识和温暖的鼓励回应:“你只是需要找到正确的方法。”

最终,这名学生重拾信心,在她的指导下荣获省级一等奖。这样的故事,在杨立云的教学生涯中数不胜数。她说:“每个学生都是一块待雕琢的璞玉,教师要做的就是用专业和爱心,帮助他们绽放光彩。”

舍小家为大家:平凡中的不平凡

备赛最关键时期,正值杨老师女儿高三冲刺阶段。然而,为了学生们的梦想,她将更多时间留在了学校。女儿周末回家,她无暇陪伴;家庭的重担,更多落在了爱人肩上。谈及家人,她眼中满是愧疚,但她说:“我的学生也正处在人生的关键期,我不能辜负他们的信任。”

从教17年来,杨立云先后获得国家级发明专利3项、主持参与省部级课题6项、发表核心论文6篇,带领学生获得国家级、省级奖项30余项。这些成绩背后,是她对教育事业执着的爱,是对“工匠精神”最好的诠释。

匠心传承:静待花开的声音

如今,已是专业带头人的杨立云,依然每天奔波在教室和实训室之间。她说:“我的幸福,就是看着学生从对机械一无所知,到能独立设计完成作品,最终在各自岗位上发光发热。”

在职业教育的沃土上,杨立云用17年的坚守诠释了什么是“机械匠心”,什么是“师者大爱”。她就像一位耐心的匠人,精心打磨着每一个零件,组装着每一个青春梦想,静待它们在新时代的舞台上绽放光彩。

上一条:榜样的力量——马宏林

下一条:没有了!

COPYRIGHT (C) 2012 河北机电职业技术学院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

地址:河北省邢台市泉北西大街1169号   电话:0319-8769972